徐冰的“凤凰”



中国正处于一种令人目眩的阶段,整个社会在迅速流动变化,这种特定阶段下的社会发展,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文明。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极其前卫、极其理论,十分适合艺术的成长。所以,我要回来,回到中国为这个时代提供的大舞台上。

2010年3月27日下午,在今日美术馆的一个特殊活动引来很多媒体和观者的注意,大小分别为28和27米长,8米宽,重12吨的两只巨大怪鸟与北京CBD金融区背景前的财富象征——央视新大楼、国贸三期主楼等建筑物构成既反差又统一、既反讽又和谐的视觉效果。随着夜晚来临,凤凰将变成两个空中的发光体,有如银河星系中的奇异星座。与白天现实材料构成的凤凰形成梦幻与现实的对比。

徐冰在讲述作品的创作理念时表示:凤凰的象征性不仅为中国所有,世界上许多古老文化都有对“凤凰”意向的想象。凤凰经历烈火煎熬和痛苦的考验,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美丽异常。城市的起源总是与这些古老文化相关。《凤凰》寓意着人类城市化过程的历练与升华。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个面对它的人都会从它们身上看到生命的能量。

《凤凰》是被认为“最具突破力”的艺术家徐冰回到中国后,从中国现实中获取灵感和视角的最新力作。是他耗费两年心血、历经各种变化,倾心投入的杰作。该作品的制作材料取自北京建筑场馆(工地)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废料,包括了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众多现场材料。

这件装置的艺术语言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而是显示出中国方式艺术创造的魅力,如同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集体情感和愿望的写照。选择具有中国方式的现代性作品,引导观众对中国当代文化与世界文化格局的关系产生新的理解,看到中国文化在未来人类新文明建设中必将作出贡献的潜在寓意。

《凤凰》的诞生过程具有与作品本身相应的传奇性:《凤凰》最早是某开发商为北京CBD财富中心项目而力邀徐冰创作的原本要放于财富中心大堂的大型装置作品,原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展开创作计划,但在其后两年来社会、经济等其它社会变故影响下,曾几度暂停。后来台湾收藏家林百里先生慧眼识珠,鼎力相助,使得《凤凰》制作涅磐重生,现已进驻上海世博会。《凤凰》制作的过程伴随着中国这两年的经历和事件,使得作品的现实性和中国的发展经历产生了直接和隐喻的双重关系。

此艺术项目分为室外现场吊装与室内文献展(以配图报告文学的方式呈现《凤凰》两年制作过程背后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凤凰》学术对话会”(由文化、艺术、建筑界、地产界极具思想力的人士参加)三个部份组成。